作者:赵仕翰
(相关资料图)
来源:中国视窗
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
学子心声
即将踏入高中之时,我知道这是直面这个时代独有的上升通道,但多年来对“填鸭式”的教育抱些偏见。不过本着自我跨越的想法,我来到了冀州中学。
临近开学时,我不小心摔伤了胳膊。还好,学校允许我晚来几天。这对在医院等待骨折康复的我来说无疑是好消息。而那天到来时,我还是带着忐忑的心、带着打着石膏的手臂,踏进了冀州中学这所充满未知的学校。因为还带着石膏学校允许我坐在看台上,居高立下我第一次体会到数千人调动时的气势,我在那时也忽然意识到,我要开始一种新的学习生活,实实在在的踏上了“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独木桥”,成为其中一员。
我在冀州中学的第一批任课老师,有不会说普通话的蒙古人、有刚毕业的大学生、有年轻的教师、有985毕业的老教师、还有金牌教师组成的。而在我心中,老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,它是除了教会学生学习,还要教学生做人做事。开学时的引入老师给我奠定了学习基础。
我被分到了还有一张空床的混合宿舍里,这里高手云集,都是我所在班级与兄弟班的学霸,氛围很好也都很活泼,晚上雷打不动的聊天,也有人坚持健身,他们总聊起之前学校的生活,虽然不认识他们吐槽的老师,没听说过他们认为人尽皆知的趣闻和他们念出的地名,但通过日常相处,我和他们逐渐打成一片,也慢慢熟悉了这种忙里偷闲的生活,当然也有不知不觉形成的归属感。
来到冀州中学最为重要的还是学习,学习是系统化的工程,而它本身也同样是一门学问。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确实和很多学生的不同,老师点我去解一个二次方程的时候,不过我不认识x²所以我在下一步写下了2X。作为学习不太好的学生,学习反而变得简单了,只要认真按老师说的做,至于其他拓展的知识先不急,我总把三年的学习作为万里长征的开始,只要向前总会成功,最终会从不专业变得专业。也就在这懵懂中我完成了第一次月考,我从年级末端,进步数千名,这高中学习倒也不是那么困难,所以告诉我母亲,我早晚有一天,会考进全校前一千,前五百,前百,前五十。
时间过得飞快,开学两个多月后,我们开始了选科,分班。对物生政的选择是我深思熟虑过的,学习在理科强校物理大概是必选的科目,90%多的专业可报考率,似乎也预示着这种选科的不凡,而生物与政治又恰好是我那少有的强势科目,这样的选择似乎也成立一种必然。分班后,我这个学习新手以三号的成绩分到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班。因为,日常的综合成绩我还成为了班干部、课代表的职务,这使我对未来的学习有了底气。
虽然,我们是基础班但有最好的教师配置,在到达新的班级后,感觉新的班级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确实很高,而我越发自信的学习,使我开始在上课时积极与老师互动,也慢慢为自己塑造了适合自身程度的课堂节奏,我开始了学习的积累,上课的互动带来了专注度的建立,自习的安静建立了自我解决问题与思考的能力,其实也就是大脑的锻炼强度提升带来了脑力与创造力的进步,早读的大量背诵带来了记忆力的提升,其实有些时候学校的专业并非体现在老师的教学水平上,而更多体现在细微处,所以我慢慢对学习的过程适应了。
坚持便会有收获,在高二时,五六十分的数学也终于及格甚至冲向了一百二、一百三,生物从雷打不动的85分,最高窜到了97分,全年级排第二的高度,物理则从五六十考到了九十多,至于英语虽然无奈但也不情愿的从60多挪到了90多,学习好像慢慢被我学会。
其实好的成绩,也往往代表了与老师好的关系,在高二我大概也与各路老师有了一定交情,也更理解老师不同身份时对于学生的方式。上课时,责任为他们披上严厉的外衣,下课时他们又不知从哪找到了平和。其实责任是很有趣的,责任让人敢于做坏人(也许在学生眼里),老师们不知不觉便身处其中,有时被之逼的偏执,学生们大概不会感谢这些坏人干的坏事,但总归这值得感谢。我记得我问过一位大学刚毕业的老师,我问她是不是准备干一辈子,她回答这是责任。我不禁肃然起敬,我尊敬的是这种选择,几十年的无私奉献。
对于我们这届的学生来说,我们是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届,我们经历了河北最长的封校,我们建校以来第一次写了体育馆一墙的思乡诗,我们凌晨两点做过核酸,人们总说北京近代的政权更迭与战火纷飞造就了北京人的处事不惊,乐观开朗。而疫情大概也同样带给了我们这届学生这些特质,而这些也许都会在今后结出果实。
高三是展现积累的过程,仅仅是用你建立起的学习方法,把你会的变成能拿分的,需要刷题进步,计算好精力,最大限度的使用大脑,无限的重复然后迎接高考。我们一年考了一百多次试,用尽了一切,而我也在这其间向着200多,100多的名次进发,最后54名这便是我的最高名次了,我那时大概也不剩什么精力了,只留一口气迎接高考。
当所有的经历过去时,回望过去你总会有种释然感。我总认为冀州中学应该是无比严厉,但其实它很宽松,有时觉得学生死板,但转念一想几千人的学校需要有一些刻板的制度。有时觉得校长每日都花很多时间讲话,现在明白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为更多人建立学习的根本自信,从而形成向上的合力。这里是一所多方融合的学校,也常保受争议,但她足够专业,也有极多问题,不过总归这是很多人的出路,也是我们教育艰难探索中留下的珍贵成果,今日因为在冀州中学的学习历练,使我如愿进入心仪的大学,继续带着在这里的所学所思,继续新的学习,以你为荣,祝福母校!
部门|新闻中心
供稿|学生赵仕翰
编辑|朱雷
标签: